湖南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76位,而其中12位已經離世!今天,省文化廳在長沙召開2016年全省非遺保護工作會議,提出全面落實非遺的整體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數字化記錄保護、搶救性記錄保護。
根據文化部的統計,截至2015年1月底,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已有235人離世,在世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超過70周歲的占到50%以上。至2015年底,湖南的76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已有12位離世,包括灘頭年畫的鐘海仙、踏虎鑿花的鄧興隆等。
為避免非遺項目“人亡藝絕”,2015年文化部啟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湖南的14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成為首批搶救性記錄對象,包括田仁信(土家族擺手舞)、趙明華(瑤族長鼓舞)、劉永安(邵陽布袋戲)、彭延坤(長沙彈詞)、何靜華(女書習俗)等。
據介紹,搶救性記錄是利用數字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全面系統地記錄代表性傳承人掌握的非遺知識和精湛技藝。首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將于今年5月完成。今年,湖南將開展10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搶救性記錄工作。
責任編輯:張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