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譙城·問道非遺”為保護、傳承非遺技藝,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譙城非遺走出去,彰顯區域文化特色。2018年12月16日,“印象譙城·問道非遺”2018譙城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節,在亳州市太安堂文化廣場隆重開幕,并舉辦了五項主題活動:開幕式、非遺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譙籍青年游家鄉”專題活動、非遺文化藝術展演、特色非遺產品展覽分享會,先后共吸引了非遺傳承人、文化界人士、非遺愛好者等千余人次參與。
本次活動由亳州市譙城區文化體育旅游局主辦,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承辦,共青團譙城區委員會協辦,支持單位: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合作單位:太安堂集團,戰略合作單位:新華紫金文化產業投資(北京)有限公司。
開幕式上,譙城區政府副區長楊荔出席并致辭歡迎各地到來的嘉賓和觀眾助力非遺傳承。譙城區文化體育旅游局副局長史光華表示關注文化體育旅游發展,開展“印象譙城·問道非遺”非遺文化節活動為譙城區非遺文化保護搭建一個共享交流的平臺,對保護和發展和傳承非遺具有重要意義。
活動圍繞著“印象譙城·問道非遺”的主題,非遺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中亳州文化旅游形象大使、亳州市非遺保護協會會長、國家級非遺華佗五禽戲59代傳承人華一表示本次活動把譙城區傳統的非遺技藝項目,把非遺的傳承和發展與大眾的生活相融合,讓這些傳統技藝重新成為生活的焦點,讓本地人更了解本地非遺。為了讓外界更多人了解亳州,市非遺保護協會搭建新媒體發布平臺:發現非遺,以多角度展現非遺匠心的技藝,把非遺文化符號融入生活,助力非遺文創產品走出去。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張云起教授主旨演講中分享時指出非遺的品牌營銷需要注重非遺傳承人的培訓和重點培養,非遺品牌的內在價值在于內涵的挖掘,融入現代生活,使其有使用價值,更有文化價值,在品牌的挖掘上需要集中力量以點線面的方式走出去。在現場演講中,張云起教授分享在“亳”文化的探索與挖掘上有自己的見解,深刻的解讀了“亳”文化的三核心:“亳”是商業之源,“亳”是道家之根,“亳”是醫藥之都。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美術出版中心主任程繼賢分享了《圖書出版是推動非遺傳承發揚與文化創新的重要手段》,《區塊鏈啟示錄》譯者之一胡繁從《區塊鏈技術促進非遺的產業落地》的角度上助力譙城非遺發展,新華小記者全國組委會執行主任萬政東以多年培養優秀的新華小記者角度分享了《非遺傳承發揚從小抓起,綜合素質點亮人生》。
在“發揮組織力量,助力非遺文化傳承發展”主題論壇中由亳州文化形象大使、亳州市非遺保護協會會長華一主持,亳州市中藥飲片行業協會副會長、亳州市新生代企業家商會秘書長秦鵬、上海亳州商會、譙城商會秘書長李漢九、杭州譙城商會秘書長王廷才參與共話非遺,助力非遺發展的討論,一起共同呼吁“亳州老鄉,請您回家”。
論壇結束后,鳳凰集團江蘇美術出版社授權并掛牌授予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為“鳳凰集團江蘇美術出版社亳州中心”。
“譙籍青年游家鄉”專題活動中,共青團譙城區委書記焦廣春表示“譙籍青年游家鄉”系列活動的開展,有助于譙籍青年“看譙城、知譙城、懂譙城”,希望大家積極參與進來,讓譙城青年更進一步的了解家鄉的傳統文化魅力所在,并強調青年力量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呼吁譙城青年都能為家鄉的宣傳和建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亳州市及譙城區的非遺保護傳承發揚工作貢獻應有的力量!現場來自譙城區的團員干部們觀看了“印象譙城·問道非遺”非遺文化文藝展演,現場互動環節體驗了家鄉譙城非遺“剪紙和華佗五禽戲”。

“譙籍青年游家鄉”系列活動-現場學習剪紙

非遺文化藝術展演 華佗五禽戲

非遺文化藝術展演 -旗袍秀
文化節中非遺藝術展演中演環節中,節目《古城琴音》聆聽小城有琴音,《禮儀之邦》展現道家之源“亳”文化、《五禽戲贊歌》贊美五禽戲神韻、《回歸茶味》呼吁大家靜下來回歸生活、《木蘭拳》弘揚非遺木蘭拳文化、非遺節目《陳摶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獨唱節目《情曹操》唱出省級非遺“千年古井貢酒傳統釀制技藝”--白酒中華第一貢古井貢、《旗袍秀》展現東方神韻、《健身氣功五禽戲》傳承發揚九大健身氣功五禽戲、《非遺琴書》唱出將相精神、《傳統華佗五禽戲》練出國家級非遺華佗五禽戲的魅力所在、《剪紙服裝秀》走出非遺剪紙融入生活新時尚、《雙人瑜伽》感受印度養生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千年五禽》獨唱唱出傳承人的使命與責任、《亳芍花》唱出市花芍藥花的溫柔與雅致,唱出厚重的“亳”文化底蘊。

《亳芍花》亳州雨聲合唱團
非遺產品分享會上,非遺技藝“千年古井貢酒傳統釀制技藝”白酒中華第一貢“古井貢”古井貢酒為大家展示分享了非遺技藝產品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系列產品。據《魏武帝集》記載,公元196年,曹操將其家鄉亳州產的九醞春酒進獻給漢獻帝劉協,劉協喝過是贊不絕口,自此多次進貢,廣受恩寵,古井貢酒也由此得名。九醞春酒就是古井貢酒的前身,釀酒古方就是后來世人整理九醞酒法得來。2018年,古井貢酒釀酒古法《九醞酒法》,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蒸餾酒釀造方法。

分享會上,非遺剪紙技藝傳承人王炳華展示了活靈活現的剪紙藝術品、付義杰展示了融入生活的非遺木雕技藝,崔有康展示了非遺技藝竹刻、李峰展示了非遺烙畫產品、陳建展示了非遺糖畫,其中張新聞展示了生動形象的非遺皮影戲技藝。

剪紙傳承人王炳華為幸運的剪紙愛好者分享剪紙作品
特色非遺產品展覽分享會皮影戲展覽區
據活動承辦方、中華文化使者、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國家級非遺華佗五禽戲第59代傳承人華一(趙丹丹)介紹,我們以實際行動搭建線下文化交流中心和線上“發現非遺”平臺展示來實現非遺技藝的傳承、創新、融合、發展,通過實踐探索挖掘提高非遺產品及技藝的文化附加值,促進文化特色濃、品牌信譽高、把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創產品做精做強。同時,培養并建立了廣大市民、學者、民間藝人及傳承人養成高度的文化自覺,充分愛惜現有的文化形態,不斷創新展現手法,彰顯了地區非遺文化魅力,提升了市民的文化自信。(攝影師:阿豐、 樊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