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天生活潑好動、好奇“貪玩”,切莫過多地去限制,應當多給他們以時間、多給他們以空間,尤其是不要抹滅其興趣、欲火。比如:他們愛讀《三字經》等啟蒙讀物、“笑話故事”等、愛搞“小制作”、喜歡“美術”、愛上體育等,盡量滿足其“要求”,讓他們在“玩中學習”,寓教于樂,教育教學效果佳。
山東省汶上縣南站鎮龍集小學馬老師等積極“嘗試”,大膽“放手”。有時在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后,敢于在課堂上實施“一課兩制”,聰慧的同學很快就能做完隨堂練習等,他們“吃不飽”,只要課上還有時間,就允許一些學生“上玩課”、搞“小制作”、“畫畫”、默讀“經典”及“課外讀物”、甚至做簡單的“小游戲”等,提高其“學習積極性”,發揮其“特長”“優勢”,做些他們喜歡做的事及興趣游戲,在愉悅在學習、提高、鍛煉、進步、成長。
有時,講評一張測試卷,優秀學生幾乎不失分,或只有一個兩個知識點失誤,僅用一兩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即可解決。剩余時間可以給他們“開小灶”,“吃好玩好”,喂飽腦袋,充實興趣,提高自我,使之“更上一層樓”!
像寶貴遺產“國學經典”誦讀之、“優秀傳統文化”掌握之、“民間故事”“笑話故事”等了解之,“小制作”實施之、“游戲”陶醉之、“興趣”(愛好)發揮之、美好“欲望”擴張之。
在課堂上適時實施“一課兩制”,讓學生自由發揮,拓展發展空間,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等,其樂融融,美哉,快哉! (馬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