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蘇州,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兩千多年始終保留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雙棋盤格局。目前,蘇州全市有1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6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每年舉辦展覽400余場次。
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上,蘇州有哪些做法獨樹一幟?在這里,文化遺產是如何“活起來”的,又是如何做到和城市融合發展的?日前,記者帶著這些思考,走進蘇州古城采訪。

游客在拙政園內參觀留影。
融入產品:園林文化在大地上鋪展
根據一份2016年一季度房地產銷售榜單,蘇州的一個房地產項目力壓北京、上海諸多豪宅,在銷售金額、面積與套數上,榮膺國內的三冠王。
事實上,這個房地產項目一經面世,不僅購房者慕名而來,甚至還有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包括建筑師、文保專家。
一個普通住宅,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原來,開發商在建造之初,就力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蘇州園林工藝鼻祖“香山幫”出山,集合一眾50~60歲的香山幫工匠,秉承古法,一磚一瓦,一水一石,皆由全手工高難度模式打造,蘇州園林文化元素盡顯。
蘇州園林,是世界級文化遺產。當前,房地產市場幾乎被西方舶來式建筑風格一統天下,蘇州園林正面臨著嚴重斷代危機,大師匠人的缺位、傳統手藝的失傳等等,都讓蘇州園林風格漸行漸遠,幾近絕跡。在這種背景下,以富含蘇州文化遺產為賣點的房地產項目,引爆市場。
將文化遺產融入產品中,既可以讓文化遺產重獲生命力,又能為產品帶來成倍的文化增值。
去年開始,蘇州推出了“旅游管家”定制產品,主打吳地歷史文化民俗,讓游客在參觀園林的同時還能品味蘇式早點、觀看評彈演出等蘇州特色文化遺產,從而達到與傳統旅游公司服務的差異化創新。產品一經推出,立即獲得叫好又叫座的市場表現。
民俗學者王智認為,在工業化與城市建設大潮中,文化遺產傳承遭遇瓶頸,如何保護根脈將是一個永恒的命題。把文化遺產融入產品,重獲生命力,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