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京郊司馬臺長城腳下的古北水鎮堪稱近年旅游界的一匹“黑馬”,開業僅短短三年就被業界樹立為當今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標桿景區。在日前結束(11月17-21日)的第三屆中國古村鎮大會上,古北水鎮總裁陳向宏在大會上做題為《油膩旅游的生活突圍——談旅游新生活的構建》的講演時透露:古北水鎮今年、也就是開業的第三年,就做到10個億營收,300萬游客。
古北水鎮成功的秘訣何在?我們或許可以從陳向宏這篇發言中談到的十個關鍵詞去探究原因。
從旅游是“風景”到旅游是“生活”——消費趨勢在轉變
陳向宏是烏鎮景區、古北水鎮(北京)景區總規劃師、設計師及總裁,國內著名大型景區建設管理的實踐專家,而他更喜歡稱自己是“包工頭”。
2010年,在成功打造烏鎮之后,陳向宏掛帥北征,啟動古北水鎮項目。他在講演中回憶,那時(北)京承(德)高速剛開通。他帶著地圖,獨自一人在司馬臺長城腳下冥想。
在這個旅游項目中,司馬臺長城是風景、是項目的背景。在全國、乃至在全世界著名的地標性景觀長城下做旅游度假目的地,能有不一樣的精神享受,不一的市場價值——這就是項目所需要的“資源”。
陳向宏特地把司馬臺長城周邊的環境、乃至北京周邊的所有古鎮都走遍。他發現:北京有巨大的休閑市場需求,可是除了故宮、長城外,鄰近很少有高品質的休閑度假目的地景區;而且,京郊的旅游服務質量遠遠低于城市的生活。陳向宏萌發了做一個為京津冀城市休憩人群服務的旅游度假地的念頭。
找到了資源、確定了消費群,陳向宏更注意到中國的旅游消費趨勢已在悄然改變——從“旅游是‘風景’“到”旅游是‘生活’”的轉變,從過去的觀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轉型。而所有度假旅游的核心是“提供異地生活方式”。
從自來水廠到廁所——精心打造現代度假生活品質感
在這次講演中,陳向宏向與會嘉賓提及古北水鎮時,重點不是這里標志性特色風景,而是游客們看不見的自來水廠和看得見的景區廁所。
古北水鎮原有的基礎設施十分薄弱,為此,陳向宏團隊專門斥資近七千萬建了一個歐盟標準的自來水廠,部分指標比北京自來水質量標準還高10倍,水鎮景區酒店里的水質達到了直接飲用的標準。這一點讓陳向宏頗為自豪,“現在帶領導參觀古北水鎮,不是讓他們第一時間看風景,而是讓他們先下到地下管廊,我相信這比讓先看長城、看風景還要震撼。”
另一點讓陳向宏在發言中倍感自豪的是,古北水鎮公共廁所因備受好評,上過美國《紐約時報》。古北水鎮的公廁不僅干凈,小隔間里備有中國公共設施中通常罕見的衛生紙,在冬天還有熱水、有地暖。國家旅游局公布“模范廁所十大典型景區”名單之首的就是古北水鎮。
為什么古北水鎮要在自來水和廁所上大做文章?
陳向宏如此解析:現代的旅游群體主要是90后、00后,甚至05后這代,他們到傳統古村落中尋找反差生活,但是他們還是離不開平時慣常的現代生活。景區現代生活基礎設施的建立,要的就是現代生活理念上度假生活的品質感,所謂傳統方式場景中的“現代生活”。
而這種現代生活是很講究細節的,所謂高質量的服務就是細節服務。廁所是景區的風景,它不單要解決一個生理需要,而且要滿足游客的精神需求。透過廁所,游客體會到古北水鎮充滿人情味的“細節生活”。
從出世到入世——異地度假生活方式要更高級、更有文化
如果說,在度假區喝上清甜的自來水、在干凈無味的廁所里隨手就有廁紙用,讓消費者感覺在古北水鎮“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那么,為消費者“創造一個和日常生活消費相類似,但是更高級、更有文化含量的場景”,這是古北水鎮應旅游消費升級需求的必然選擇。
在古北水鎮泡著溫泉,遠眺司馬臺長城的雄偉氣勢,為游客提供一種標簽化的“場景生活”。幾乎每個置身其中的消費者,都會忍不住拍照,然后上傳各種社交媒體朋友圈。這種標簽化的生活構成了古北水鎮的宣傳主題。
古北水鎮新近邀請王珞丹擔任形象代言人宣傳片引起廣泛關注,據陳向宏透露,在新浪上“三天內四千多萬人在議論”。王珞丹第一次來到古北水鎮,是到長城露天劇場看國際戲劇大師鈴木忠志的大作。這個經歷令她十分難忘。契合出世價值觀的“文藝生活”正是陳向宏在打造烏鎮和古北水鎮中孜孜不倦追求的。
在“長城下的星空小鎮”來一杯星巴克,是否也是一種“出世”呢?古北水鎮游客中心的星巴克連續兩年成為北京星巴克銷售冠軍,正是適應體現精英需求的“品質生活”的產物。陳向宏這樣分析:現在消費等級在模糊化,許多的消費習慣方式是相似的,但“精英”消費模式依然是主導年輕消費市場的主流。
為什么中國很多古鎮做得很好,到晚上沒地方住,九點之后就沒人了?陳向宏一語中的:這不是休閑景區,越晚越熱鬧才是休閑景區,度假景區是晚上消費的場所。
去過古北水鎮的人,都不會忘記她震撼而迷人的夜景。搖櫓長城下,信步司馬臺,夜游星空小鎮,早已成為國人旅游的新風尚。而這背后是“度假目的地”景區封閉度假生活的打造,目的是希望形成兩天及兩天以上的區間消費。簡而言之,就是全天候、全時段、多場景的“區間生活”。
從生活的理想到理想的生活——油膩也是一種生活狀態
占地面積9公里的古北水鎮度假區,在改造過程,所有的度假設施沒有大尺度、大體量,沒有刻意去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可持續生態平衡的“低碳生活”。就在這樣一個“社區型”景區里,既凝聚提煉生活的精華,同時也滿足游客希望回歸簡單、自由的個體生活,符合消費者對小空間的“單體生活”的需要。
來過古北水鎮的游客,時時刻刻能感受到一種主客融洽的“社區生活”。因為這里始終堅持“將最大的善意釋放給每一位游客”為核心服務理念。在演講中,陳向宏感嘆道:“游客最需要的是一個親情的度假生活。到一個地方旅游三次以后發現最美的是什么?不是當地的風景,而是當地人。”
陳向宏細心觀察古北水鎮景區家庭出游結構:較普遍的是爺爺奶奶加外公外婆、加一對小夫妻,再加一個或兩個孩子。一家三代在古北水鎮,就是來尋找一種“安放親情的‘親子生活’”。這里有為孩子精心打造童玩坊等各種豐富有趣的活動,老少同樂。
陳向宏為這篇講演取名《油膩旅游的生活突圍》,熱衷自媒體寫作的他也曾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發表過一篇名為《中年可以油膩但別猥瑣》的文章。他說,油膩也是一種生活的狀態。透過對古北水鎮的觀察,他感悟到“我們理想的世俗生活要比理想的精英生活更符合我們的內心。”
風景之上是生活——陳向宏一筆一劃勾勒出來的、適合在生活之外安放夢想的古北水鎮,難道不是這句話的生動寫照嗎?
陳向宏談構建旅游生活的十個關鍵詞:
(一)傳統方式場景中的“現代生活”
(二)可持續生態平衡的“低碳生活”
(三)標簽化的“場景生活”
(四)小空間的“單體生活”
(五)主客融洽的“社區生活”
(六)契合出世價值觀的“文藝生活”
(七)體現精英需求的“品質生活”
(八)充滿人情關懷的“細節生活”
(九)安放親情的“親子生活”
(十)全天候、全時段、多場景的“區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