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北京演出行業協會承辦的“秀北京”文旅演藝推廣活動2020年“秀北京”文旅演藝推介手冊之《北京古戲樓》(以下簡稱“手冊”)正式發布。
自元代以來北京戲曲表演藝術逐漸興盛,戲樓(臺),在中國漫長的戲劇發展史上,起著重要的傳播和傳承作用。北京現存的古戲樓主要依存于會館、寺院宮觀、皇家園林、王公貴族園林以及其他歷史古跡之內,展示了傳統劇場形態,呈現了不同時期不同種類戲曲的藝術特征。
從皇宮到鄉村均有戲樓和戲臺樓建筑建造,戲樓建筑也是中國有歷史記錄出現較早的建筑。古老的戲樓,顯示著中國戲曲的昔日輝煌。而根據地域、氣候、文化、物產、民俗、心理等各種因素的不同,各地的戲樓也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從早期的自然地形的戶外廣場,到漢代時的臨時觀演帳棚,再到唐代的樂棚,直到宋代的勾欄,成為比較完整的建筑化戲樓,它們在自身發展中吸收其他劇場的特點逐漸形成典型樣式,到明清出現很多室內外的戲樓,種類眾多,可見當時戲曲與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
2020年“秀北京”文旅演藝推介手冊之《北京古戲樓》,首次對北京如升平署戲樓、故宮暢音閣、湖廣會館戲場、廣德樓等23座古戲樓(臺)的依存形式、建筑性質與特色、以及現使用功能進行介紹,并標注其地理位置和圖片,帶領大家了解并一睹經歷歲月滄桑的古戲樓及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 為大眾了解中國傳統戲曲舞臺提供知識性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