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山東省青州市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王貴升
王貴升(右)與戰友在規劃自主擇業基地的發展宏圖
每個人都將有一座紀念碑,碑文是一串長長的腳印。在這串用彎彎曲曲的腳印構成的生命曲線中,記載著昔日艱難的跋涉,驚世的遠征......。
10月,收獲季節,大地一片片碩果累累。記者來到山東青州市采訪了一位“老兵”的自主擇業,再創業的故事。
王貴升,身材不高不矮,穿著樸素大方,頭發已漸漸變白,兩道濃眉下不大的眼睛,閃爍著機靈的目光,從他額頭上那幾道深深的皺紋中,隱約看到了他歷經的勞累和艱辛。
交談中,記者感覺這個沉著、干練的中年人具有較強的政治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部隊養成的那種穩重、果斷,既深思熟慮又雷厲風行的作風,依然明顯,不難看出一個“老兵”應有的素質。他向記者講著自主擇業的創業史、奮斗史、發展史,以輕松的口吻講著一段艱辛的歷程,仿佛在講述一個故事,我們被這故事所吸引,所打動,并深深地陷入某種思索......。
“啪嗒--------”,王貴升點燃一支煙,記憶屏幕拉開.......
他,1984年9月考入軍校并入伍,從軍多年來,他曾榮立三等功并多次受獎。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也為自主擇業的軍轉干部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廣闊的舞臺。2003年底,38歲的他從部隊轉業,為了減輕地方政府的安置壓力,他響應黨的號召,頂著親情壓力,選擇了自主擇業的安置方式,踐行著他人生中二次創業的重大轉折。
2005年3月,一家貌不驚人的“青州市達美廣告傳媒”企業,在古城的帷幕中悄悄地走了出來。創業之初的景象是令人寒酸的:托根托底,轉業費杯水車薪;房子,是租的;70余萬元的噴繪設備購置款,他向親朋好友借了50多萬元,就這樣跌跌撞撞地組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廣告傳媒企業。由于人緣靠譜、設備先進、技藝上乘、信譽度高,加之政策扶持,一月下來,挖掘出第一桶金:盈利3萬元。
他,硬是在夾縫中尋找出一條自主擇業的創業之路。
春華是夢,秋實是詩。
負重奮進的王貴升,幽默地把自已比喻成:“一粒粒擠在篩子里的粞”,他堅信“粞”定會變米,轉化的條件只一字“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創業之初,他嘔心瀝血,足跡輻射周邊地區。商場如戰場,在部隊當過參謀、教官、任過軍政主官的他,善于謀略思維,將部隊管理的成功經驗用于企業管理;用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用于企業經營;依勇于創新、嚴于律己的軍人作風用于社會實踐,誠信終于揭開了歲月瑰麗的扉頁,經過不懈努力,企業已經擁有自己的客戶群,且效益越來越好,像山東秦池集團、坦博爾服飾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與他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王貴升在自主擇業舞臺上“搏”出了一縷曙光。
三級跳是田徑場上競技項目,王貴升與青州達美廣告傳媒一班人,經歷了十幾年風雨的洗禮,在企業層次和經營規模上實現了“三級跳”;從“零”起跳到“小門面”;又從“小門面”跳到了多種經營,所有這些,都來源于自身良好的信譽和客戶的信賴。他原來培養的員工已有20余人獨立了門面,當上了公司經理,有的利用學到的技術成了所在企業的技術骨干,先后解決和帶動就業60余人。
從“小門臉”變成為自主擇業、再創業的人才就業“大搖籃”。
2017年9月,濰坊電視臺、青州電視臺以“自主擇業帶動就業”專題,報道了他的事跡。
目前,他的“自主擇業干部創業基地”雖小,但他以其自身創業的實際,來當好大家的“紅娘”,為自主擇業干部傳道、授業、解惑,而自己也從中收獲著知識和快樂著......這說明什么呢?“為國減負天地寬”,這就是正能量。
同時,王貴升把在部隊時養成的扶貧濟困等好的作風貫穿于自主創業的全過程,多次資助貧困學子、因病致貧人員,扶貧濟困幾乎成了他的一種習慣。如:1998年12月在部隊時,他救助的一名失學兒童因母親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家庭負債累累,孩子因交不起30元的學費而面臨輟學,她的父親在信中這樣寫道:“你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一百元錢真是雪中送炭,給我解決了后顧之憂,也使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6年3月,他的一位戰友因患肺癌家庭致貧,他帶頭發起了捐款活動并寫出:“世間沒有任何東西比真情更重要、比友誼更長遠、比生命更珍貴。任何一個正常人一生做這兩件事絕不應懈怠:那就是救命和救火!希望本活動能做到人人行動、個個參與,扶困救濟、功德無量”的心聲呼吁。在他的號召下,共捐助了6萬多元,雖然沒能挽留住戰友的生命,但減輕了這位戰友的家庭經濟負擔;他還為因公犧牲的烈士及家庭困難者多次捐款捐物,為回報社會和人民,不遺余力,熱心公益事業。2018年8月青州市發生洪災,他及時通過軍轉辦向災區捐贈秦池純凈水150箱,以微薄之力,幫助災區群眾喝上水,此舉影響和帶動了周圍企業,都紛紛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濰坊日報以“退役不褪色 鐵肩擔道義”為題進行了報道,及時傳播對百姓“有難必幫,有困必助”的正能量。另外他還視企業信譽如生命,在經營過程中,每逢中秋、春節都主動與合作企業結清欠款,從不拖延。
他正有那:力的構筑,智的凝聚和美的旋律,充滿自信地邁向自我,超越著自我。充滿著對自主創業的信念之光,構思著自主擇業更廣闊、更美好的明天。
這是量的積累,能的轉化,質的飛躍。
這就是自我歷史的抉擇。(新華社記者陸學忠)
責編:文軒